人之面庞,如同一幅山水长卷,记录着过往的岁月,也预示着未来的走向、学面相,并非窥探天机,而是通过观察细节,了解一个人的心性、运势与健康、这门学问,差之毫厘,谬以千里,功夫全在细微之处、若有心向学,切记不可只看皮毛,当由内而外,由静及动,方能窥得一二真谛。
神韵为先,气色为辅
相术之中,最重“神”、一副再好的骨相,若双目无神,精神萎靡,亦是镜花水月,难有作为、所谓“神”,是一个人精气神的综合体现,它藏于双眼,流露于举手投足之间、观人时,先不必急于分析五官局部,而应静观其整体神韵。
眼神是否清澈、坚定?是聚光如星,还是涣散无根?眼神有光,代表心智清明,精力旺盛,做事有主见、眼神黯淡,则多是思虑过多,身心疲惫,或是运势处于低谷、这第一眼的印象,往往比后续所有细节的加总更为重要。
神韵之外,便是“气色”、气色是流动的,它反映的是一个人近期内的状态、面色红润光泽,是身心康健、运势顺遂的表征、若面色晦暗、发青发黄,即使五官再好,也预示着近期或有阻滞、特别是印堂、准头(鼻头)、颧骨这几个关键部位,气色的明暗变化,是判断当下吉凶的重要依据、学相之人,必须养成观察气色的习惯,方能做出与时俱进的判断。
额头定早年,兼看心胸
额头,相学中称之为“天庭”,主管十五至三十岁的早年运势,亦代表一个人的智慧、心胸与家庭背景、一个理想的额头,应当是饱满、宽广且没有乱纹疤痕。
“天庭饱满”是句老话,但极有道理、额头饱满,代表思维活跃,智慧较高,早年家境通常不错,能得到长辈的助力、额头若狭窄、低陷,则可能思虑不周,行事急躁,早年运势多有波折,需靠自己打拼。
发际线亦是关键、发际线整齐,象征思路清晰,家庭和睦、若发际线参差不齐,或是形状怪异,如“美人尖”过于突出,有时代表与父辈缘分较浅,或性格中带有叛逆固执的一面,早年生活易生变动。
眉眼藏神机,交流之窗
眉为“保寿官”,眼为“监察官”,两者共同构成了面相中最为核心的区域、看一个人的智慧、情感、胆识与善恶,皆离不开对眉眼的细致观察。
眉毛,宜顺滑、清秀、长度适中、眉毛的浓淡,反映了情感的强烈程度、浓眉者情感丰富,做事投入;淡眉者则相对冷静,情感表达较为内敛、眉形同样重要,剑眉者果敢,有气魄;柳叶眉者温柔,重感情、两眉之间的“印堂”部位,宜宽阔平整,光明如镜,此为“命宫”所在,代表一生的顺利程度、若印堂过窄,或有悬针纹,则心胸不易开阔,易钻牛角尖。

眼睛,是心灵的窗户、观眼之要,在于“黑白分明”、眼珠黑亮,眼白清澈,是心正、健康的表现、若眼白浑浊、布满血丝,或眼珠发黄,则需注意健康与心绪问题、眼形方面,桃花眼妩媚多情,丹凤眼睿智威严,圆眼者坦率天真、无论何种眼形,眼神的清正与否是根本、一个人的善恶忠奸,往往能从其眼神的闪烁、躲闪或坦荡中读出端倪。
鼻为财帛宫,主中年运
鼻子,在面相中被称为“财帛宫”,掌管着四十至五十岁的中年运势,同时也代表一个人的自尊、能力与财富状况、一个好的鼻相,应该山根(两眼之间)丰隆,鼻梁挺直,鼻头圆润有肉,鼻翼饱满有力。
山根是承上启下的关键,此处若低陷或有横纹,代表中年事业易遇挫折,家庭生活也可能不顺、鼻梁挺直,象征意志坚定,有主见,做事有始有终、鼻梁若起节,则性格执拗,中年易生口舌是非。
鼻头,即“准头”,是财富的象征、准头圆润有肉,代表财运好,心地也较为宽厚、鼻翼则像是财库的两个柜门,饱满而不外露,代表理财能力强,能守住财富、若鼻孔仰露,则有漏财之虞,花钱大手大脚,不易储蓄。
人中通子女,口唇看晚福
从鼻子下方到上唇之间的沟,谓之“人中”,它关联着一个人的生殖能力、健康和晚年运势、人中以深、长、宽为佳,轮廓清晰、这样的人通常生命力旺盛,子女缘分深厚,晚年生活也较为安泰、若人中平满、短浅,或有疤痕,则需多加注意健康,尤其是在生育方面。
嘴巴,即“出纳官”,看的是一个人的食禄、信誉与情感表达、嘴唇以轮廓分明、厚薄适中、色泽红润为佳、嘴角微微上扬,被称为“月牙口”,天性乐观,人缘好,晚年福气足、若嘴角下垂,则性格偏于悲观,时有抱怨,容易影响人际关系。
嘴唇的厚薄也各有说法、上唇主情,下唇主欲、上下唇匀称者,情感与欲望平衡、上唇薄下唇厚者,可能较为重视物质享受、嘴大能容天下,嘴小则心思细腻,但格局也可能受限。
动静结合,不可孤立
也是最重要的一点,学面相切忌死板硬套,将五官割裂开来看、人的面相是一个有机的整体,各部位之间相互影响、更重要的是,要“动静结合”。
静态的面孔是基础,而动态的表情,如说话时的口型、笑容的真伪、眼神的流转,更能揭示一个人的真实内心、有人笑起来,眼角并无笑意,此为“皮笑肉不笑”,其心难测、有人说话时,眼神飘忽不定,不敢直视,多是内心缺乏自信或有所隐瞒。
声音也是相的一部分、听其声,可知其气、声音洪亮有力,中气十足,是身体强健、运势正旺的表现、声音嘶哑、微弱,则可能是健康不佳或运势受阻、将看到的“相”与听到的“声”结合起来,判断才会更加准确、观人如品茶,需细细咂摸,方得其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