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究阳宅风水,必先问津于典籍、市面上风水书籍浩如烟海,鱼龙混杂,许多著作或流于表面,或故弄玄虚,令初学者望而却步,无所适从、要寻得正统、权威之作,需拨开迷雾,正本清源,从根基处着手、选择书籍,并非追求速成秘籍,而是建立一个系统、扎实的理论框架。
入门之阶:明理为先,通俗为要
对于初涉此道者,直接啃读古籍如同缘木求鱼、当务之急是理解风水学的基本概念、术语与逻辑、此阶段,选择一些由当代名家撰写,能够将艰深理论用现代语言清晰阐述的著作尤为重要。
推荐书目:
1. 苏民峰先生的系列作品:如《苏民峰观相知人》、《风生水起》等、苏先生的书籍特点是图文并茂,语言直白,擅长结合香港的现代居住环境进行讲解、他将复杂的罗盘、理气知识简化,让读者能快速掌握一些实用的勘宅技巧,如如何识别“穿心煞”、“镰刀煞”,如何布置家中旺位、其内容虽为入门级,但逻辑清晰,实用性强,是建立风水学基本概念的良好起点。
2. 钟义明先生的《现代风水学》:钟义明先生被誉为“台湾地理明师”,其治学态度严谨,著作颇丰、《现代风水学》一书,系统地介绍了风水学的历史源流、各派理论基础,包括形势(峦头)与理气(三元、三合、八宅等)的核心知识、此书虽名为“现代”,实则根植于传统,引经据典,条理分明,能为学习者构建一个相对全面的风水知识体系,避免一开始就陷入某个派别的狭隘视角。
此阶段的要点在于“懂”,而非“精”、通过阅读这些书籍,应掌握何为“龙、穴、砂、水、向”,何为“理气”,何为“形煞”,并对八宅、玄空飞星等主流派别有一个初步的认知。
登堂入室:深入专派,精研其一
当具备了基础知识后,便可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或认为更具道理的派别进行深入研究、阳宅风水主要分为形势派与理气派,理气派中又以三元派(特别是玄空飞星)与三合派最为盛行。
推荐书目:
1. 《沈氏玄空学》:作者沈竹礽、此书是近代玄空飞星风水的奠基之作,将原本秘而不传的玄空理论系统化、公开化,影响了后世所有玄空学者、书中详细阐述了三元九运、紫白飞星、挨星诀窍以及如何根据宅命盘进行吉凶判断与布局、研读此书是学习玄空飞星的必经之路、此书为清末民初的著作,文字带有文言色彩,需要一定的古文基础和耐心、建议配合后世名家的注解版本一同阅读,如钟义明先生的《玄空地理丛谭》。

2. 王亭之先生的著作:王亭之(谈锡永)先生是佛学大家,亦是中州派玄空学的传人、其所著的《中州派玄空学》三册,对玄空学的理论、心法、应用揭示得极为透彻、他强调“星曜组合”的深层含义,而非简单地以数字吉凶论断,见解深刻,能将读者从“知其然”提升到“知其所以然”的层次、他的书需要反复揣摩,适合有一定基础后,欲求精进者。
3. 《八宅明镜》:此书是八宅派的经典代表作、理论模型相对简单,将人与宅分为东西四命与东西四宅,以“伏位、生气、延年、天医”为吉,“祸害、六煞、五鬼、绝命”为凶、虽然在精细程度上不及玄空飞星,但其理论简单明了,对内部布局的指导仍有很高的参考价值,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。
这个阶段,学习者需要手持罗盘,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反复推演、验证,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实践能力。
精研之径:追本溯源,参悟古籍
若想真正成为风水大家,通晓其理,洞悉其变,则必须回归源头,研读那些奠定风水学基石的千年古籍、这些古籍是各派理论的滥觞,文字精炼,义理深邃。
权威古籍:
1. 《黄帝宅经》:被尊为阳宅风水的开山之作、此书并非讲授具体技术,而是从“天人合一”的哲学高度,阐述了阳宅与天地、阴阳、五行之间的对应关系、其核心思想“宅者,人之本、人以宅为家,居若安即家代昌吉”,奠定了整个阳宅风水的理论基石、读此书,重在领悟其精神,而非拘泥于字句。
2. 《青囊经》、《催官篇》:前者相传为黄石公所著,是风水学的总纲领;后者为宋代赖布衣所著,是形势派(峦头派)的扛鼎之作、书中对于龙脉、砂水、穴场的论述精辟入里,至今仍是所有形势派风水师的必修经典、理解了《催官篇》中关于山峦形态的论述,再去看现代城市中的建筑、道路,便能举一反三,触类旁通。
3. 《地理辨正》:清代蒋大鸿所著,被誉为三元派玄空学的“圣经”、此书是对《青囊经》、《天玉经》等古经的疏解与阐发,将三元理气之学推向了顶峰、文字艰深晦涩,多用隐语,若无师承口诀,单凭自己揣摩极易误入歧途、通常需要配合后世的《地理辨正疏》等注解著作一同研读。
研读古籍,需心怀敬畏,不可强解、最好能有明师指点,否则差之毫厘,谬以千里、这些经典是智慧的结晶,更是检验所学真伪的试金石。
古为今用,辩证看待
必须明白,风水之学,是活的学问、古人所处的居住环境与今日之高楼林立、钢筋水泥的城市格局天差地别、读书时,切不可生搬硬套,将古代用于山川田野的“形法”直接套用于城市公寓、应着重领会其“理气”之核心,即时空、能量的流转变化规律、如玄空飞星,其九宫飞布的理气模型,在现代高层住宅中依然具有强大的适用性、读书的目的,是掌握其精神内核,然后结合现代科学知识与生活环境,进行灵活变通地运用。